2024年12月08日
天刚刚微亮,户外寒风猎猎,大多数人还都蜷缩在被窝里,郭薪明和兽医院的伙伴们却已经在牧民家的牲口圈里忙活开了。
在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兽医院,有一个以“00后”为主的兽医团队,年纪稍长的郭薪明,出生于1999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担任副院长一职。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回家乡追求自己的梦想。
冬季是动物疫病易发、易感、易传播时期,也是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时期,郭薪明和伙伴们一天要给七八百只羊打羊支原体肺炎预防疫苗,常常得干到晚上很晚才能收工。
天气寒冷,郭薪明戴着眼镜和口罩,常常工作到一半头发帘就结上了一层薄冰,即使这样,他也要坚持把配好的药打完之后,再用口袋里的毛巾擦一下,就又投入到了装针、抓羊、打针工作中。
“这个小伙子和我家孩子一般大,但干活动作麻利、技术靠谱,还特别能吃苦,每次都能给牛羊对症下药,帮助我们挽回不少经济损失,打心眼里感谢他。”伊和乌素苏木敖楞布拉格嘎查牧民高军这样评价郭薪明。
郭薪明是土生土长的伊和乌素苏木桃日木嘎查人,从小生活在牧区的他,亲眼看到父母和乡亲们从事养殖业的辛苦,有时候因为防治不到位牲畜病死,一年到头的辛苦都白费了。于是,从那时候起他就坚定了要学习动物医学,回乡帮助乡亲们发展养殖业的决心。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一门心思地回到农村老家当了一名兽医。
“年轻娃娃会给牛羊看病?”刚入职,郭薪明就遇到了困难。牧民看他年纪小、经验不足,不信任他,牛羊生病了也不找他。
“堂堂大学生回来当兽医!”甚至父母也不理解他,觉得自己辛苦供的大学生就应该走出去,去大城市工作、生活,时常劝郭薪明换一份工作。
“当时觉得挺挫败,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没有用武之地,没有人理解和支持。但从没想过放弃,我想,只要我精进自己的技术,实打实地帮助牧民解决问题,早晚会有人找我看诊的。”这名年轻兽医,凭着一股“牛劲儿”,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有一次,伊和乌素苏木脑高岱嘎查牧民张龙家的一只羊因为难产,已经蜷缩在墙角几个小时了。接到电话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郭薪明并没有因为天晚路途远而拒绝出诊。他驱车赶到牧户家里,检查完母羊的状况后,开始轻揉母羊的肚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拉拽助产。半小时后,母羊终于产下了一只体型偏大的羊羔。等到羊羔自己能站起来吃奶后,郭薪明叮嘱张龙过几小时给母羊打一针消炎药,再给多贴补些草料才离开。此时虽然已是深夜,但他成就感满满,“终于救活了一条生命。”
“这个娃娃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半个小时就蹲在那里给羊揉肚子,腿都蹲麻了,裤子还沾了羊的排泄物,但他不怕脏不怕累,真的是一个负责的好兽医。”提起郭薪明深夜出诊救助母羊生产的事情,张龙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提起这名年轻的兽医,农牧民都竖起大拇指直夸好。在郭薪明出诊过程中发现,有的农牧户观念相对保守陈旧,总是在牲畜有症状了之后才求医,有的病症被耽误。对此,郭薪明和兽医院的伙伴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传单给农牧民普及牲畜疾病预防及基础救治知识。因为牧区地广人稀,有些嘎查距离镇区太远,郭薪明就利用空闲时间拍摄视频和直播,更直观地向农牧民传播科学喂养、科学防治的重要性。
为什么执着于这份又脏又累的工作?郭薪明的同学们十分不理解,因为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在城市发展,或者找了一份干净体面的工作。但郭薪明打心底里喜欢自己的兽医工作,他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兽医是一份值得尊重的职业。他说:“每当看到生病的牛羊康复、养殖户的脸上不再忧愁,我就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郭薪明认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今家乡的乡村养殖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幸运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乡贡献力量,“多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