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①
干渴的乌审,我从未见过。
大片大片的赤地,没羞没臊地裸露着,那些缺乏滋润的地球的皮肤,风一吹,就扬起无数的皮屑…… 这似乎是大自然的某种惩戒,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境下,乌审大地,有些事物仍然不可思议生机勃勃。
比如马兰。
蓝格映映的,好像根本不需要雨水的垂青,一簇又一簇,在辽阔寂寞的土地上怒放。站立在漫山遍野,她们面前的我,有那么一刻,感觉自己渺小得不复存在:她们多么像西北的女人,粗糙的环境中、柔弱的外表下包裹着坚韧的脾性……
我俯身闻吸她们的花香,抱歉,真的没有沁人心脾的味道,只有一种草木的清新;我伸手触摸她们的花瓣,纤长滑腻,没一颗哪怕细小的毛刺……
“马兰花,马兰花,开放在六月的草原;马兰花,马兰花,一身傲骨映着那蓝天;马兰花,马兰花,微笑在家乡的牧场;马兰花,马兰花,美丽芬芳拥抱着阳光……”
腾格尔演绎的《马兰花》,百转千回,荡气回肠,那是对不畏风沙不畏盐碱不畏干旱的“千年不死草”生命力的咏叹,更是对这片土地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一笔勾勒。
②
萨拉乌苏的山道,很难走快。
挡住去路的,一会儿是一条河流,一会儿是一堆朽木,一会儿是一个羊圈……
领队的子弦哥,明显在逗着我们玩儿。
“从这条道下去,一直沿河谷往前走,再从那边的山包上爬上来……给你们增加点徒步的难度……好好体验一下下……”专业的子弦先生站在高地眺望着我们,超然并轻松自如指挥着他溃不成军的队伍——这支队伍时走时停,有的采花有的撩水有的拍照有的捉蜻蜓有的捉蝴蝶……
子弦哥不打诳语,确实“走不快”才能看清楚萨拉乌苏的美貌。
即使在骄阳如火的旱季,萨拉乌苏仍然清凉。流水依依,声声脆响,耳膜被按摩得异常舒适,而我们的脚底,碎石上都布满新鲜的青苔,抬头便见一些不知名的水鸟,在上空悠闲盘旋……这苍茫的西北,恍然一副江南的情状——鄂尔多斯人的牙齿就是在这里为一位传教士所发现,我们的祖先可不是想象中的蛮汉,就冲他们选中这样一块宝地生生不息,我们就该投送他们一个钦佩的眼神!
③
怎么可以不提美食?
粗泥细打的方正灶台,直径两米的超级铁锅,熊熊的烈焰、白腾腾的蒸汽……
这样的煮饭排面,只有放在开阔的大地才不违和。
根本不用掀开铝质的锅盖,炖羊肉的味道乘着轻风,早已香飘一里!
我们十几个人,像馋嘴的大猫,忍着口水、围着大灶台,一人手里端着一套一次性碗筷,紧盯着锅台,迫不及待“伺机下手”……
大师傅急迫“训斥”:“肉还没烂了,肉还没烂了……”
这里是乌审大地打造的一处民俗驿站,木色的房子,散落的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下,清朗、美丽,像童话世界。
还有仪式,一男一女两位工作人员穿着民族服装,念了颂词,内容应该是感谢天地万物的赐予,我虽然听不懂,但那迷人的腔调,让人久久难忘……
铁锅炖肉可以开吃的时候,大师傅举起一把大铁锹,不停翻拌,吊足了食客们的胃口……
真正吃到嘴里的时候,那个香啊,就连一向矜持的美女们连形象仪表都顾不上了,直接蹲在野地里大快朵颐……很难想象,哪个人在家里会如此的好胃口——拜乌审所赐,城里人的厌食症,不治而愈!
④
这块疆域还适合“群魔乱舞”。
当我们围着篝火大跳锅庄舞、兔子舞的时候,天上的繁星也密密麻麻遍布苍穹,眨着眼睛出来看个热闹……
全世界此刻都寂静了,只有这里热血躁动。
⑤
每一回都必到乌审召,每一回到乌审召都极不平静,这一回,是一位中年的喇嘛吸引了我:他站立在高台之上,背景是明晃晃的太阳,他的剪影自动生出光芒,看上去神性不凡。他有节奏地敲打着寺院的锣鼓,余音悠长,有一种让人无限放空与安静的强大力量。
香火鼎盛。
喇嘛们念经的时候,很多人围坐在喇嘛们身旁,安静地听着,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人也有少年,我想他们和我一样,对喇嘛们诵读的经文一无所知,但哪一个人没有经受过苦难与无助呢?在袅袅的梵音中,我们的灵魂会得到按摩,然后才能重新起飞……
我们轻轻转动起身旁的转经筒,只见群鸽扑愣愣飞到寺庙的琉璃瓦顶之上……
⑥
乌审最酷炫的部分之一,是一群机车青年,他们装备精良、规范专业,在马兰花怒放的草原肆意驰骋,让自己的灵魂与肉体都在这里得到充分舒展。车手里,还有几位女汉子,集飒爽与娇俏于一身,原以为她们会高傲冷峻,拒人于千里之外,却不想,她们看到我们的镜头刷刷对准她们时,个个向我们比心,摆各种pose配合我们,女性可爱的特质袒露无遗。
机车这个大玩具,已不再是传统的交通工具,它拉风酷炫的背后,更代表了新生一代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
远处,牧民们正在赛马。一边是赛马的嘶鸣,一边是机车的轰隆——乌审,传统与现代,两种元素在这里奇妙和谐共存!
⑦
竟在这片土地上偶遇了加了十几年却从未谋面的微友。
在夜幕下嘈杂的庞大人群中,不知怎么他竟精准识别出是我!
彼此确认后,我们的酒杯咣当当碰到了一起——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在虚拟的世界,我们互为好友,却从未交流,当在现实中碰面后,好像也不用太多交流便相见如故……
他说着纯正的乌审语言,应该是汉族,因为常年生活在蒙古族同胞当中,而有了蒙汉两族人共同的气质。
“真的是你!”他惊喜地喊道。
这是一场无关爱情的浪漫邂逅。联想到量子纠缠,真的有平行世界吗?你是谁?我又是谁?你和我将成就什么关系……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太多的玄妙,许多东西只是人类未知而已。
⑧
统万城,印象最深的是风。
碎石、瓦砾、灰土,以及废城上面那抹抹新绿…在时代之风的吹拂下,充满了意味与故事。
站立在废城之巅,衣裙于风中鼓荡,你会感觉,卓然独立,就像某位正在咏叹的古人…
⑨
“马用自己的速度把蒙古民族载到最辉煌的巅峰。”某篇写乌审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
个人喜欢马,也觉得这句很有诗意,就记着了。
我在乌审见到很多的乌审马,他们体格不大、敦敦实实、性情温良,我总觉得它们像极了他们的主人……过去乌审人养马,为骑行代步,为充当畜力,现在它们早已“赋闲多年”,而成为名副其实行走的“马文化”了。
那天,巧遇那达慕赛马,我在看台观战很久,看着那些速度并不快、但步态十分稳健的马儿,似乎也看到暗藏在乌审大地某种有活力的奔腾向前的精神。
⑩
殷玉珍,谁不知道呢?她几乎是这片土地的象征。
因为植树造林的事迹,她常年活跃在报刊电视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现在的她肯定老了,并没有!
当我站在她家的院子里,看到她挑着根扁担缓缓走来,风采不减当年,心里一动,很少写诗的我,也为她由感而发:
风中的大辫子
——致殷玉珍
不能说凋敝
因为没有一朵花
向阳而生
不能说孤单
浪荡的沙丘总在夜半叩门
黑油油的发辫
被无情的白毛风吹乱
衣衫褴褛的毛乌素
索要那一件遮羞布
坚硬的骨头嘎嘣作响
每一根掉落的头发
都能变成种子
柔韧又倔强的女人
用骨血与光阴
交换来三万亩绿树
是的
你终于得到了你梦中闪亮的勋章
可哪一枚比得上
你送给大地的绿衣裳
11
我深情地爱着我总在乌审聚散的这一帮朋友们。
在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中间,会感觉无比自由,恰如乌审大地给人的任性驰骋的感觉。
即将分别的夜晚,不舍之情弥漫,用什么表达呢?当然是美酒与歌舞……
平日个个朴实低调的朋友们,纵有一身才艺也绝不外露,只有在这分别的夜晚,他们才在烧酒的加持下放飞自我表达自由……
这样的氛围让人陶醉,我脑中偶然会跳出李清照那句“沉醉不知归路。”会想,人间如此尽欢的时刻又有几何?于是于忧伤中,假装满面笑容向他(她)们挥一挥手……
12
此刻,我坐在自家客厅的窗户前,一边望向窗外蓝天映衬下缓慢行进的白云,一边回忆于乌审的一帧又一帧的画面,一时,感觉恍然若隔世……不过一年时间,已经发生过了许许多多的事,现在的我,已不是昨天的我,更不是乌审时的那个我了……但在乌审的每一帧,都深刻地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成为我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