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身边的伊金霍洛非遗美食技艺, 你了解多少?

2024年06月20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精心守护好文化遗产,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今天,带大家了解美食技艺,寻味美食,一起感受舌尖上的伊金霍洛。

炒米加工技艺

炒米,是用糜子经过煮、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清香爽口,充饥耐饿,是别具风味的蒙古族传统食品。因制作方法稍异,炒米又分为脆米和硬炒米,呈黄色的炒米为上品。食用炒米历史悠久,起源于汉朝,盛行于宋元。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远征期间,炒米成为他们随身携带的主要军粮。2009年,炒米加工技艺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鄂尔多斯奶酒酿造技艺

奶酒是蒙古族的主要饮品之一,绵厚醇香,无色透明,少饮延年益寿,活血补气,男女老少,皆可饮之。游牧民族制作奶酒历史悠久,据史书载,奶酒起源于春秋时期,极盛于元,流行于北方少数民族已有2000多年,系历史悠久的传统佳酿。奶酒是用无污染的纯牛奶酿造而成,不用粮食、水及任何化学添加剂,属天然饮品。奶酒具有药用、保健、滋补、治病等功效和价值。常饮此酒,能起滋阴润喉,袪寒回暖,保健强身的作用。2020年,鄂尔多斯奶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豆面制作技艺

豆面制作技艺是以豌豆为原料,加入适量蒿籽、鸡蛋、胡麻油等和成面团,经过擀制、刀切等工艺做成豆面的传统手工技艺。豆面是通过“走西口”传入鄂尔多斯的一道美食。2020年,豆面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蜂蜜采集技艺

鄂尔多斯蜂蜜,主要采用传统古法养殖技术和采集存储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蜜的纯天然特性,充分保留蜂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2023年,蜂蜜采集技艺被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空壳饼制作技艺

空壳饼,在蒙古语中被称为“额日彦包日苏格”,亦有人称之为“吉祥饼”。其独特之处在于外形酷似蒙古包,内部空心,饼面上还印着吉祥的花纹,故得名空壳饼。伊金霍洛旗是这一美食的发源地,也是其流传不息的所在。2023年,空壳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实有不少非遗美食就在我们身边,食物与文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一道非遗美食,吃到嘴中是食物,品的就是历史文化,也是中国人对这种饮食文化的传承。伊金霍洛旗非遗美食种类繁多、花样百出,更多美味佳肴小伙伴们亲自来品尝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