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旗:“千万工程”正行进

2024年05月06日

(上接第一版)

内蒙古蓝天碧水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运维经理刘世平介绍:“我们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先进的‘A2O+MBR’新工艺,日处理污水达300吨,可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转换、吸收,实现脱氮、除磷,有效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像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全旗有12座。

群众关心什么,就做什么。抓住“改善环境”这个牛鼻子,充分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伊金霍洛旗拿出最大决心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通过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庭院美化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广袤乡村实现华丽蝶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如诗意境清晰可见。

2024年,伊金霍洛旗将集中力量做强一批产业、完善一批设施、打造一批示范村,率先打造“千万工程”示范村29个,建设全区“千万工程”试点旗。

绿色映衬,和美乡村铺展新画卷……

产业富民 小村有“大道”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走进位于苏布尔嘎镇的乌兰现代农牧科创园,一排排标准化的牛舍排列整齐,饲养人员高向阳忙着清扫牛棚;新引进的2500头膘肥体壮的散斑公园牛或津津有味咀嚼着草料,或休憩、散步,悠然自得。

“去年来园区干起饲养员的工作,工作轻松,扣除‘五险一金’还能挣七八千元,离家近能照顾家人。”谈及现在的工作,高向阳心满意足地说。

这一项目总占地面积近万亩,总投资20多亿元,目标是创建肉牛奶牛“双万头”、繁育养殖“双功能”、肉品乳品“双加工”、质量品牌“双一流”的国家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

乌兰现代农牧科创园项目负责人赵治伟细细地算了一笔账:“全部投产后,园区将直接吸纳900多名农牧民就业,通过三产融合、以养促种,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周边乃至全旗农牧户增收致富。”

在苏布尔嘎镇,小杂粮也是“致富粮”。

小杂粮作物耐旱耐贫瘠,根系发达,生长最旺季主要在雨季。毛乌聂盖村根据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开始发展小杂粮种植,建设了小杂粮加工厂。去年村集体经济增加10万元,带动周边多个嘎查村的农牧民开始种植小杂粮。

苏布尔嘎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挂职副主任赵子龙说:“我们把小杂粮作为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牧民’的服务模式,为农牧民提供优质良种、种植技术指导、兜底收购以及代加工等支持,使1万多亩撂荒地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产业格局。

产煤大旗如何释放农村资源红利,实现共同富裕?伊金霍洛旗言之有“道”: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积极引导工业企业投资农牧业产业,加快推进农牧业资源由以传统种、养为主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村美人和共富成为伊金霍洛旗乡村发展最动人的形态。2023年,全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42元。

2024年,伊金霍洛旗将启动实施“村集体经济三年倍增”和“农牧民收入五年倍增”行动,年内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 30 万元、50%以上达到50万元,带动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增收10%以上。

产业引领,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伊金霍洛旗汲取智慧力量,用好经验做法,让每一处“希望的田野”都盛放出共同富裕之花。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永芳 王红梅 张晓艳 樊梨花 贺炫凯 王伟伟 李阳)

关闭